姓 名: 杨爱芹
出生年月: 1969年5月
政治面目: 群 众
职 称: 副教授
职 务: 教 师
最终毕业学校:山东师范大学
毕业时间:2007年7月
学历情况: 研究生
学位情况: 文学博士(博士后出站人员)
人才称号: 天津市“十二五中青年骨干教师”
主要担任课程: 中国现代文学
主要研究方向: 报刊文学研究
1、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(12FZW020),《天津报刊与中国现代文学》
2、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(10YJA751099),《容纳与建构——民国天津报刊与中国现代文学》。
3、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(20090450531),《天津报刊与中国自由主义文学》
4、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(TJZW15-012),《现代作家与天津的文学因缘》
5、主持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(20082218),《< 益世报>与中国现代文学》
6、主持半岛网页版博士基金项目(52WQ98),《天津< 益世报>:现代文学研究尚未全面开垦的沃土》
7、主持半岛网页版青年科研基金项目(52WN31),《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意象》
1、《天津报刊与中国现代文学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,2016年
2、《益世报与中国现代文学》,中国文史出版社,2009年
3、专著《中国新时期小说刍见》,香港银河出版社,2003年
1、《安徽俗话报的小说传播策略》,《半岛网页版学报》,2020年第3期
2、《从<大公报>看中国文学转型》,《近代报刊与文学转型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20.5
3、《京派在“津”——论天津报刊在京派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》,《兰州学刊》,2018年第4期
4、《<色·戒>:谍战片的另类演绎》,《电影文学》,2018年第6期
5、《文化守成中的新文学选择——评吴宓主编的〈大公报·文学副刊〉》,《延安大学学报》,2017年第4期
6、《〈益世报·文学周刊〉纪念朱湘活动钩沉》,《安庆师范大学学报》,2017年第3期
7、《从南开校刊看青年周恩来的戏剧活动》,《盐城师范学院学报》,2017年第4期
8、《论〈民国日报·文艺〉对朱自清先生的纪念》,《扬州教育学院学报》,2016年第2期
9、《被锁住的青春——<金锁记>中姜长安形象探析》,《文艺生活》,2015年第7期
10、《画家潘玉良生命中的贵人》,《档案时空》,2014年第1期
11、《人生的意义在路上——评鲁迅<过客>》,《天津市社科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》,2014.12
12、《身份之痛——读盛可以的小说》,《广播电视大学学报》,2013年第4期
13、《〈大公报〉的鲁迅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特刊》,《兰台世界》,2013年第1期
14、《射入现代文学的一束灵光——论益世报与基督教文学》,《三四十年代平津文坛研究》,2013.1
15、《纯正文艺的庄重与热诚——论朱光潜主编的<民国日报·文艺>》,《淮南师范学院学报》,2012年第6期
16、《一个人的战争——从〈益世报·文学週刊〉看梁实秋对鲁迅的认知》,《时代文学》,2012年第2期
17、《从天津报刊看曹禺早期的演员形象》,《兰台世界》,2012年第1期
18、《青年周恩来和天津< 益世报>的一段文字缘》,《党的文献》,2010年第2期
19、《一个副刊能够寄托些什么希望——论沈从文编辑的〈益世报·文学周刊〉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》,2009年第1期
20、《机关算尽太聪明——读< 鸟人〉》,《作品与争鸣》,2009年第12期
21、《为女人把脉——读邓芳的< 藏品女人>》,《理论与创作》,2009年第5期
22、《< 考场>考出的疼痛》,《作品与争鸣》,2009年第9期
23、《论< 边城>中的黄昏意象》,《名作欣赏》,2009年第7期
24、《对比中的审美张力——萧乾< 雨夕>赏析》,《电影评介》,2009年第14期
25、《文人论政 笔底泛波——罗隆基主笔< 益世报>的前后经过》,《纵横》,2009年第6期
26、《< 益世报>创办人雷鸣远其人其事》,《纵横》,2009年第7期
27、《在回忆体验中塑造鲁迅——论〈益世报〉对逝后鲁迅的独特认知》,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》2008 年第2期
28、《〈益世报〉: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尚未全面开垦的沃土》,《文学评论》2008年第4期
29、《自由文学理念的强势播扬——从〈益世报•文学週刊〉看梁实秋的自由主义文学观》,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7年第 1期
30、《阅读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教育启示》,《中国成人教育》,2007年第2期
31、《盛可以小说中的比喻探析》,《语文教学与研究》,2007年第1期
32、《论盛可以小说的女性意识》,《创作评谭》,2006年 第 6期
33、《盛可以:爱情创痛的多维表达》,《时代文学》,2006年第2期
34、《物质困境中的心灵负荷——读< 浮生>》,《现代语文》,2006年第6期
35、《〈沧浪之水〉的文化意蕴》,《理论与创作》,2005 年第 2期
36、《一个失子寡母的无望明天——重读〈明天〉》,《名作欣赏》,2005年 第8期
37、《具有人文底蕴的叙事》,《山东文学》,2005第3期
38、《母亲形象的错位与变异——焦母与曹七巧合论》,《齐鲁学刊》,2004 年 第 5期
39、《关于继续教育文学课教学方法的探讨》,《中国成人教育》,2004第8期
40、《浅谈<孔已己>中“笑”的艺术》,《语文学刊》,2003第11期